ag真人国际官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聚焦改革与创新:AIGC浪潮下版权解药何在?|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洞察

2024-09-29

  今年9月12日至13日,2024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在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举办,大会以“音数和鸣,创享未来”为主题,已经是第二年启幕举办。期间,来自行业协会、政府领导、数字音乐领域的权威学者和学术界大咖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音乐传播”、“音乐版权”、“AI与数字音乐”、“音乐短视频与直播”等多个学科和产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分享各自的新发现、新洞察以及提供对症下药的解决方案。

  大会第一次召开是在2023年,正值AIGC开始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元年。去年3月15日,OpenAI 发布了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 GPT-4,这一模型震惊了全世界,直接改写了“人工智障”的历史,自那之后,围绕ChatGPT-4的发布让政府、企业界、学术界和资本市场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人工智能的浪潮。

  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从全球到中国掀起了一轮GPT潮,大厂布局,资本下场,GPT和AIGC赛道的创业潮迅速升温,大家都试图从这一波浪潮中分到一杯羹。在音乐行业,2023年AI孙燕姿爆红全网,今年初,Suno的新版本直接颠覆了业界对AIGC音乐的刻板印象,让过往认同艺术创作不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观点彻底失去了说服效力。

  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希望推动政府、企业、学界协同的力量,推动中国数字音乐产业高质量发展,去年侧重于总结过去十年处于红利期的数字音乐产业发展的特点,从盗版泛滥到正版全进程,从反垄断到全网分发,阶段性的总结了这十年产业发展的成绩单。从希望高层认识到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到今年倡导行业自律,反对洗歌抄袭,探讨AI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今年愈发接地气。

  在学界,从中央音乐学院到浙江音乐学院,从北京印刷学院到中国传媒大学,各大高校关于人工智能与音乐融合发展的研究成果与创新探索案例不断;在内容端,环球音乐正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一批中国音乐公司正积极参与到华语内容出海的进程中;在平台端,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抖音、快手、B站、讯飞音乐和咪咕音乐等各家大厂你追我赶,在AI赛道和音乐科技领域再添新火。

  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介绍,今年大会的会议内容规模翻了一倍,注册参会的人数超过千人,来自行业的热情远超预期。“关于新时代文化发展的蓝图强调了文化强国的重要性,我们通过一系列论坛的交流与探讨,坚持高质量内容创作,明确数字音乐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产业发展方向,共同推动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一位参会嘉宾直观地指出今年对大会的感受,“以往在产业大会上,企业界会更多在秀自己的肌肉,但今年的主流放在了合作共赢及对症下药上。无论是政府领导,还是企业和学界,大家都针对当下产业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音乐财经(ID:musicbusiness)看到,这背后来自音乐人、唱片公司、互联网平台和学界的集体焦灼带动了更为务实的讨论氛围。一方面,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在未来十年面临增长的红利期,2030年将成为全球第二大音乐市场,大家生怕在这股浪潮中稍有不慎就会落后,沦为被时代列车抛下的弃儿;另一方面,AI在带来创新机遇的同时,洗歌泛滥、流量见顶、消费疲软、曲库膨胀的同时版权收入下滑,老钱新贵们都有意向“抱团取暖”,平稳度过短期挑战的同时实现长线布局的目的。

  事实上,大家对于中国数字音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长远期待在于,在AI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实现版权管理的规范化、公平化和透明化;推动涌现一批记录时代的优质作品,降低因洗歌泛滥、低质音乐产品充斥市场带来的行业失序;合理定价、保障创作者收益,确保数字音乐森林从幼苗、小树到参天大树均能得到阳光普照的机会,健康有序发展;更好的引导平台型公司发挥行业责任,在短期逐利和流量压力下,既关注短期内提质增效的指标结果,也关注产业链内长期发展的均衡性。

  那么,究竟由谁来牵头,AI时代的版权如何分配更为公平,如何破解长期困扰产业发展的难题?与AI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扶持政策如何落实?这些都需要行业协会居间搭台,从顶层设计到行业自律建立高质量的沟通机制,旨在打破信息壁垒,提升透明度,促进产业链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在立法层面推动对版权的保护力度。

  从协调解决行业问题、探讨解决方案的角度出发,音乐财经总结了本次大会的三大重点,分别为:第一、发动行业自律和舆论战 ,洗歌和音乐裁缝的行业乱象;第二、推动版税公平化分配,让钱流向真正的创作者;第三、AIGC音乐繁荣,在创作者经济大潮下,进一步落实短视频和直播等多元化场景的音乐版权保护。

  洗歌泛滥和流量欺诈,在全世界都已成为一个行业毒瘤,但在中国,这个形势似乎正随着流量内卷而变得更加严峻。

  “如果你的歌曲处在一个上升阶段,突然之间被一首类似的歌曲抢占了流量,很容易会让创作者的积极性受挫,也会让听众对整个音乐行业的作品标准产生怀疑。”网易云音乐副总裁李巍以播放量达到49亿次的热歌《错位时空》为例,列举了洗歌带来的最大危害是劣币驱逐良币。

  从当初热议的出圈洗歌事件《删了吧》到《错位时空》,行业内蹭热度大面积洗歌已经成为顽疾,但一直以来很难解决。核心原因有两点:利润高,见效快,蹭热度是自媒体时代流量生意的常见操作手法,蹭当红热歌的流量也是音乐行业分钱最快的捷径之一。但是,洗歌的维权难度高、侵权赔偿的成本低。

  一方面,在司法实践中,大量的抄袭难以被认定,很多洗稿行为是通过对成名歌曲的歌名、副歌或歌词的微调来实现,往往不构成直接的《著作权法》侵权。

  在AI工具帮助下,与以往仅在基础上进行微调不同,现在的洗歌行为在旋律、节奏等方面与原歌高度相似,仅对歌词进行少量调整或语义替换,使得抄袭作品在听觉上与原作品更为接近。腾讯音乐法务总监周禹红分析道,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侵权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和难以追踪,举证难度也随之增大,特别是当涉及AI生成的作品时,实质性相似的判断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周禹红说:“AI音乐工具的应用,会使洗歌行为变得越来越便捷,甚至更为高效,会有大量的歌曲对现在的热歌有翻唱或洗歌的行为。”

  与此同时,对于确定侵权的案件,赔偿的金额又很低。李巍分享道,通过梳理过去一年中对17首洗歌案的法院判决案例,会发现侵权赔偿额普遍偏低,从最低300元到最高赔偿金8万元,均无法与原创者遭遇的侵权损失和实际维权成本相提并论。例如,《错位时空》这首歌一审的诉讼费、二审诉讼费加鉴定费接近10万,这里面还不包括律师费、差旅费用和取证的费用,但最终获得的赔偿金额仅5万元。

  从洗歌泛滥的角度来看,正因为有利可图,有捷径可走,从司法角度判定侵权难度大,确认侵权后的赔偿金额又很低,这导致从诸多从业者、厂牌公司到各家平台,处于一种难以突破的“囚徒困境”状态。这反映了利益各方基于流量竞争做出利于个体选择但并非行业最佳选择所导致的状态,最后的结果是集体进入“输家状态”。

  所谓的“输家状态”自2023年开始已现端倪。据业内人士透露,2020年一首出圈爆火的歌曲日播可以达到5000万次,随后一年再有爆款歌突破行业记录,创下单日播放量6000多万次的记录。去年,音乐排行榜上排名第一的爆款歌曲日播降到了千万次,今年HOT排行榜上排名第一的歌曲日播平均也就在400-500万次之间,完全没有任何破圈的迹象,所谓爆款歌的热度早已不复当年。

  业内人士对音乐财经分析道,2024年造成爆款歌市场疲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洗歌泛滥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一旦有一首热歌开始冒出头,就会瞬间冒出无数首与之类似的歌曲参与分流,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热歌的爆款效应一年不如一年,大家都出不了头。一家厂牌负责人更哀叹去年光是歌曲推广费就亏了几百万,“做不动了,推广费哗哗打水漂”。

  当洗歌成为行业顽疾,音乐裁缝遍地都是,洗歌公司毫无底线赚取超额利润,这不仅损害了原创音乐人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几乎到了“人人喊打、不得不除”的地步。

  “流量造假,作品抄袭等现象频发,洗歌、音乐裁缝成为行业热词,给数字音乐的版权保护和市场秩序的构建带来更大的挑战。”中国音数协数字音乐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刘阳在大会表示,数字音乐工委协调各方进一步开展对话,提出相关问题的应对与解决办法,一如既往,希望推动我国数字音乐市场的规范化进程。

  基于此,今年由中国音数协数字音乐工作委员会发起并联合网易云音乐、腾讯音乐、快手、咪咕音乐、阔景音乐集团、讯飞音乐、Miao Music、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造梦嘉音乐、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四川天府新区)等业内代表共同发布《促进数字音乐版权市场良性竞争与可持续发展倡议书》,呼吁行业自律,建立协商机制等,为清除洗歌现象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打响了反洗歌的舆论战。

  值得一提的是,刘阳还提出呼吁行业各方共同制定《音乐作品实质性相似鉴定技术要求》标准,明确音乐作品构成实质性相似的评估鉴定方法,为权利人及司法机关提供更专业的鉴定支持。《倡议书》发布之后,尊重原创精神、合法获取授权、合力抄袭也成为媒体和业内热议的焦点话题。

  既有的行业利益格局正处于变革的十字路口。在本次大会上,公平分配版税,保护原创音乐人成为行业热议的另一大焦点。

  2023年底,全球音乐版权市场出现了拐点,原因在于AI快速发展,平台曲库内容迅速膨胀,以播放量分成为核心的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的环境。到底以“艺术家”为中心还是以“用户”为中心,在行业内开始了新版税分配模式的探索。

  正如环球音乐集团大中华区主席暨首席执行官徐毅所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批量复制生产音乐,但海量的低质内容涌入平台会误导消费者的选择,混淆用户的视听,进而稀释音乐人在音乐市场上的份额和版税的收入,最终损害的是人类的艺术创作。

  “从莫扎特、披头士再到Taylor Swift,天才绝对不是无心而成的。”徐毅在大会上表示,无论是音乐、表演、写作和任何其他的形式,只有人类才能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出人类境况无尽的复杂性以及细微差别。

  从职业音乐人、版权方和唱片公司的角度来看,平台应该调整版税机制,鼓励专业音乐人的创造力。去年以来,环球音乐集团就在全力推动平台改革过渡到以“艺术家”为中心的版税分配模式,因为大量的白噪音、AI音乐以及低劣品质的音乐片段稀释了人类艺术家本应得到的报酬,专业音乐人和公司为了歌曲创作投入了巨大的心血,但却得不到公平的回报。

  从平台的角度来看,随着AI内容、白噪音及新歌内容的极速膨胀,大量的内容并没有在平台上产生有效播放量。譬如,Spotify站内高达上亿首的曲库仅3750万首播放量超千次,这意味着曲库中约有三分之二的歌根本没有任何实际效用,反而挤占服务器产生了高额的管理成本。

  在此背景下,全球各大音乐平台陆续开始了版税机制调整的关键期,譬如,Spotify就在2024年初开启了对公司长达15年连续使用的版税结算机制进行改革的实践,以“用户”为中心设置了版税分配的新门槛,旨在让版权池里的钱流向真正的音乐人。

  在中国,新歌发行数量和版权收入均处于快速增长的通道。根据腾讯音乐娱乐副总裁杨奇虎分享的数据,截止2023年底,累计超过60万的独立音乐人在平台发布了超过300万余首的不同风格的歌曲,仅在2023年,腾讯音乐人发布的华语新歌数量就超过了114万,同比增长56%,音乐版权的收入持续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

  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原副局长段玉萍在大会上介绍了其个人对域内外音乐词曲版权和录音版权授权模式的一些观察。段玉萍介绍,理想状态下,词曲版权的授权与许可主要通过集体管理组织等主体以集中许可或一揽子许可的方式进行,而录音制作者则以非独家方式作出许可。国际上,通常采用一定形式的保底金加按照实际使用量为基准的许可费计算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李巍谈到了原创音乐人的生存困境,鉴于 现有的版权交易模式不能真实反映歌曲在平台的消费情况,应该对当前的定价模式和交易结构进行调整。 李巍提到, 国外音乐流媒体平台已经在尝试 以“艺术家”为中心和以“用户粉丝”为中心的定价结算模式,这些模式更加关注专业音乐人和受欢迎的艺术作品,将播放情况与获益有机结合,值得国内参考。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周围则提到了建立“统一数据库”的建议,他认为通过集管组织实现统一的数据库和统一的授权对象是必要的,这有助于解决版权方在上游版权争夺中的问题,包括独家版权等。

  显然,适度引入市场化举措可进一步提高作品流通活跃性和透明性。周围认为,国内已经有成功的经验和市场化的需求,可以满足建立统一数据库的技术方案。

  2024年,主流声音几乎都接受了AI大潮势不可挡的历史背景,全面迎接AI时代的到来。

  以腾讯、网易、抖音、快手、B站、华为、咪咕、讯飞等为代表的平台型公司与音乐内容行业之间存在着复杂而紧密的关系,这些关系主要体现在创作支持、内容分发、版权合作、商业化变现等多个维度。也因此,在大会上,各家公司的话题基本上围绕着AI技术的探索、AI场景的落地以及如何处理音乐版权等话题相关。

  在主论坛《数字音乐产业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机遇与挑战》、分论坛《人工智能赋能数字音乐产业创新发展论坛》《数字音乐版权市场良性竞争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以及《短视频与直播音乐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由AI衍生出来的UGC繁荣、不确定性以及侵权纠纷等成为产业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

  正如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院长付龙所言,从人工智能作曲、智能编曲到虚拟歌手、音乐推荐系统,这些新兴应用展示了AI的巨大潜力,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形式与内容,还为音乐产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增长点。当然,在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的同时,行业也面临着版权保护、数据安全、伦理道德等一系列新问题。

  在杨奇虎看来,AIGC音乐在技术和质量上能达到一定的标准,但随着AI音乐作品的增多,可能会加剧文化挪用的现象,不尊重文化差异。同时AIGC音乐的权属法律问题会变得更加复杂,涉及版权争议和合理使用的界定,AI音乐创作可能导致对技术的过度依赖,抑制人类创作者的创造力和专业发展,最终改变音乐市场格局,对传统音乐创作者构成挑战,影响音乐行业和就业结构。

  正如徐毅 所言,AIGC在大规模预训练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原本受版权保护的内容作为语料,而这些使用往往未经许可,也未向权利人支付相应报酬,这显然违反了《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与此同时,AI语音克隆技术带来的深度模仿问题,也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伦理和法律挑战。

  在大会上,诸多来自传媒界、法学界、司法界和律师界的专家均对音乐版权的链条做了不同程度的科普。

  通常情况下,音乐版权涉及词作者、曲作者、录音制作者和表演者等主体,每一个主体都享有相应的权利,且子项权利繁多,如著作权子项权利就应该有17项,加上著作权自动产生的特点,创作完成即享有权利,这导致在认定权属时面临诸多困难。

  从平台经济的角度来看,当人人都能成为创作者,也就不难理解AI工具普及后所带来的变化。

  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数据显示,抖音的日活跃用户已经达到10亿,观看直播的用户活跃用户高达8亿;快手的平均日活跃用户和平均月活跃用户分别达到3.95亿及6.92亿;B站的日均活跃用户数依然保持在1.02亿,月均活跃用户增长至3.36亿。在短视频和直播的创作者生态蓬勃发展的同时,更是成为音乐版权侵权的重灾区,存在如改编作品商用、授权链条断裂、多重授权等问题,关于避风港原则的滥用与适用问题也就成为探讨的重点。

  北京市伟博(西安)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原庭长李自柱观察发现,在新侵权模式下,平台往往以作品非其上传为由,利用避风港规则逃避责任,在用户分散的情况下难以找到并追究直接侵权人的责任,再加上网络使用方式多种多样,导致短视频平台、社交软件、K歌软件、直播平台和电商平台等侵权现象仍然非常严重。

  在现实操作中,面对翻唱侵权,平台通常采取会“先侵权、等通知;不通知、不负责;你通知、我删除、我免责”的策略,从而试图免除自身的法律责任。值得注意的是,翻唱版(Cover)泛滥也是当前困扰原创音乐人的顽疾之一。

  用户二创翻唱能够带动歌曲的热度,但各种翻唱音源却能上传到音乐平台,尤其是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原创音乐人的成名作往往能在平台上搜出一大堆翻唱版音源,播放量动辄几千万,原创一分钱也分不到,即便在取证清晰的前提下维权,平台也会拖个半年一年再下架侵权作品。行业内还存在一种更过分的操作,翻唱者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抢先认领词曲,原作者后知后觉,即便发现后开启维权的路径也十分耗损精力。

  对于短视频和直播场景音乐侵权的背景,快手法务总监田磊表示,平台一向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具体到音乐版权,由于音乐版权涉及词作者、曲作者、录音制作者和表演者等多个权属主体,加上现实中存在的署名不规范、权利链条断裂、多重授权等问题,因此平台在音乐版权权属识别和授权链条完整性核查等事宜上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与困难;具象到平台发展的综合趋势,短视频和直播的使用场景本身多元复杂,不同场景下的版权使用方式各异,如何界定侵权行为与合理使用行为是当前版权生态中的一大难题。

  在侵权责任分配方面存在争议,来自平台的法务专家们归纳总结道,这主要体现在侵犯著作权和平台共同责任上。数字音乐侵权行为的治理难点包括:数字音乐易于复制和传播,使得盗版成本极低,且创作抄袭可能成为常见的侵权行为;侵权主体小且分散,多为网络用户;维权成本昂贵,与收益不匹配。此外,签约原创音乐合同问题也明显,原创音乐人可能因不平等交易地位而被动接受不利条款。

  MCN机构无忧传媒代表着平台生态里无数的网红和达人主播,无忧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管理中心副总裁刘超提出一个建议,希望从平台网红生态的角度出发,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应提供更广的音乐库和权利范围,以支持达人内容创作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平台与达人的互利共生。此外,刘超观察发现,传统艺人业务中,由于获得音乐授权的过程存在难点,建议是否可以建立一个更便利的授权方式,以加快项目执行速度,保障项目安全,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大会上,协会牵头主办了“短视频、直播内容版权保护联合行动”的启动仪式,各家短视频和视频平台代表上台,承诺合规经营,坚持行业自律。音乐财经获悉,对于当前存在的一些乱象,需要行业合力而非单打独斗,因此行业自律的行动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针对以上的问题,无论是商业模式、技术发展、政策法规都是为了保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最终目的,而从具体的对策来看,与会专家们围绕以下三个方向纷纷建言献策:

  一、强化内容把关,鼓励更多精品创作。加大平台内容,特别是对于播放量大、收入高的重点音乐内容进行管理;加强音乐平台的编辑队伍建设与培训,不断强化编辑工作的把关能力;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建立评价体系、举办精品推荐活动等方式,引导产业加强精品内容的创作和传播。

  二、规范版权交易模式、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重点音乐版权授权备案机制;探索建立音乐版权许可费市场价格评估机制和专业评估机构;由行业组织牵头加强音乐行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依照实际使用量进行付费与分配。

  三、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探索建立大数据平台。构建能够适应时代和产业发展的行业数据规则,加强数字音乐行业的基础数据库;探索建立音乐内容大数据平台,建议由相关行业组织牵头,联合数字音乐上下游企业,共同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开发相应的系统平台,以保障数字音乐产业生态的健康发展。

  在AI大潮中,在市场充分竞争的环境下,平台的内容生态和算法日臻完善,但只要有蹭热度的流量捷径在,就会有铤而走险的不法之徒。AI作为工具应该服务于行业发展,而不是抢走创作者的饭碗。

  行业自律对有创作尊严、寻求长久发展的创作者及公司有用。但弥足珍贵的是,此次大会可能会成为扭转行业部分乱象的契机,更好地帮助政府相关部门、产业界和媒体等各方加强关注洗歌泛滥带来的危害,在实践中,加强对原创者版权的保护,进而帮助数字音乐产业实现健康发展的目标。

  正如中国版权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于慈珂所言,版权在数字音乐产业中起着核心作用,对保护创作者权益、保障交易秩序及推动产业繁荣至关重要,数字音乐版权已从基本秩序构建进入良好生态建设阶段。面对未来,除了加强版权保护外,还需加强版权应用,协调好保护与运用的关系,积极探索多元化商业使用模式,推动版权交易市场公平公正规范有序,利用先进技术提升版权权属认定和授权交易效率,实现版权价值最大化。

  令音乐财经感到欣喜的是,根据IFPI发布的数据,2019年至2023年全球录制音乐市场的年化增长率为12%,而同期华语音乐海外发行市场的年化增长率高达22%。这表明华语音乐在出海方面步伐更快,增速领先于全球录制音乐市场的整体趋势。

  在当下,文化输出成为华语内容出海的另一个重要趋势,随着华语内容厂牌的生产内容、宣推能力的增长,以及影视、游戏、富含中国文化IP的出海,华语音乐的内容也被逐步传播到海外,向海外非华人的人群进行渗透。从最初的港台经典流行音乐到后来的内地经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的广泛传播,内容的快速填充和类型的丰富推动了华语音乐出海市场的规模达到新高度。

  音乐短视频、游戏音乐及影视音乐等多元化内容在国际社交媒体上广受欢迎,不仅生动讲述中华民族故事,还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国际音乐的引入也为中国听众带来了全球风情,拓宽了音乐视野,深受中国数字音乐用户喜爱。

  在大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在行业协会牵头搭台的背景下,能够高效率的连接立法、行政、司法、权益人、数字音乐平台、集体管理组织及创作者等,打破行业之间的信息壁垒,多方协同努力奋斗,共同构建健康的数字音乐竞争环境,推动中国数字音乐市场的繁荣发展。

主页 | 关于ag真人国际官网 | 战略与布局 | 新闻中心 | 投资者关系 |

Copyright © 2012-2032 华谊兄弟公司 版权所有ICP备69641284号-3 XML